kok全站网页版12月16日電愛奇藝宣布于12月16日0:00起對愛奇藝黃金VIP會員及星鉆VIP會員訂閱價格進行更新,調整后黃金VIP會員連續包月、連續包季、連續包年分別為25元、68元、238元;黃金VIP會員年卡為258元;星鉆VIP會員連續包月、連續包年分別為45元、428元;星鉆VIP會員年卡為448元。 愛奇藝表示,對于2022年12月16日0:00前已購買愛奇藝黃金、星鉆VIP會員連續包月/包季/包年服務且直至2023年6月15日23:59前未取消前述連續包月/包季/包年服務的用戶,愛奇藝承諾用戶享有6個月保價服務,即在2023年6月15日23:59前,自動續費支付仍為簽約時的續費價格。如不同意可在2023年6月15日23:59前取消。 此前,黃金VIP會員連續包月、連續包季、連續包年分別為22元、63元、218元。而星鉆會員連續包月、連續包年此前則為40元、398元。(中新財經)
12月20日電題:游戲科技在全球創新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中新財經記者夏賓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蘇之間曾圍繞游戲程序爭霸并展示科技競爭。如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重塑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技術之際,游戲科技再次成為數字經濟領域的熱詞。 從今年1月微軟宣布收購電子游戲巨頭暴雪,到前不久歐洲議會通過電子游戲產業發展決議的38條新政,作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產物的游戲,為何受到全球重視?游戲科技在推動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中又有哪些新機遇和新路徑? 近日,由中歐數字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主席辦公室聯合舉辦“2022游戲科技國際研討會”,多位國際專家學者立足全球視角,深入分享了游戲科技推動跨界創新的新實踐和新趨勢。 長期以來,游戲最受廣泛認可的娛樂屬性總會使人忽視其背后的科技意義。實際上,作為在電子游戲中首次實現規模化應用、以豐富和提升人的交互體驗為主要目標的功能質性技術集群,游戲科技因其可交互、高仿真、強沉浸、精渲染等技術特性,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數字文保、工業仿真、智慧城市、智能生產等領域,游戲科技逐漸被認為是促進數實融合的強大工具。 “電子游戲對于前沿技術進步的溢出效應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游戲科技是很多新興科技創新的‘天然孵化器’”。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表示,電子游戲推動了AR、VR技術的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電子游戲也走在計算機視覺和3D渲染技術發展的前沿,這些技術在游戲行業之外有著廣泛的應用。 “游戲科技興起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在文化和技術因素推動下,無法忽視的趨勢。全球學界要認識到游戲以及游戲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跨學科的課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秘書長熊秉真說。 一些新的技術,游戲行業一般都是首先采納的。歐洲游戲開發者聯盟創始人和董事會成員庫皮·希爾圖寧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游戲行業能夠最早接受、其次去應用這些先進的新興技術,游戲行業是這類技術實現普及和大眾化非常重要的一個推動力量,游戲行業其中的一個作用就是要把這些新技術展現在世人面前,以一種可理解、比較容易上手的方式去推廣。游戲技術是人機交互領域最高級的一種展現,過去多年里,游戲行業一直使用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創造有意義的內容。”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研究組成員劉鋒認為,游戲科技與人工智能在誕生之初就有著密切的關系,游戲科技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有著強大的牽引作用,游戲科技在醫療和生物、文物保護和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應用,正在引領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 今年7月的《游戲技術——數實融合進程中的技術新集群》報告測算出游戲技術對于芯片產業、高速通信網絡產業、AR/VR產業分別有著14.9%、46.3%、71.6%的科技進步貢獻率。游戲科技正在打通各個行業、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事實上,不同的產業、不同的技術之間有很多共生的機會,要盡可能去打破這樣的局限,用盡可能快的速度實現互聯互通。 “電子游戲行業對于半導體和電信行業有積極的正面溢出效應,5G網絡、物聯基礎設施對于電子游戲行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條件,包括對經濟的發展也是如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羅茸認為。 電子游戲背后有很多的賦能技術,AI是最突出的技術之一,游戲技術跨界應用對于數實融合是非常關鍵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上海)主任趙曉蕾認為,“數字工廠是一種組織生產的新方式,可以用數字孿生將游戲引擎等技術應用于程序模擬、評估、優化,進而實現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優化,其適用于物理和基于云的數據池、智能靈活的工廠和數字集成生產設施的深度融合。”(完)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日發布的《中國無線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中國無線經濟規模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GDP比重為5.43%。 這是中國信通院連續第二年發布中國無線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首次測算各省市自治區無線經濟規模,分析區域無線經濟發展特征。報告認為,中國無線經濟發展邁向新高度,無線賦能成為無線經濟主要組成部分。無線經濟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關鍵動力。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無線產業規模超過2.6萬億元,占無線經濟比重為41.94%。移動通信、短距離通信等無線技術不斷演進,無線相關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穩中有升。另外,無線相關服務業發展動力強勁,移動通信服務業發展優勢持續擴大,移動互聯網呈現差異化發展,衛星應用服務發展前景廣闊。 2021年無線賦能規模為3.6萬億元,占無線經濟比重為58.06%。無線技術不斷助力重點領域數字化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強保障,支持“雙碳”政策實施,為北京冬奧會等大型賽事提供有力支撐,無線賦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愈加顯現。 報告稱,中國無線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持續出臺移動通信、短距離通信、物聯網、衛星等領域政策;無線電管理方面,加強了頂層設計;協調保障了5G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衛星通信和導航等行業用頻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