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体育g官网近日,全球著名IT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報告《MagicQuadrantforGlobalIndustrialIoTPlatforms》(全球工業物聯網平臺魔力象限)出爐。近年,參與Gartner魔力象限角逐的廠商數量呈上升趨勢,今年入選名額由去年的18家縮減至16家,競爭愈發激烈。 憑借對市場的精準把握、產品與技術全方位能力的打磨,以及對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徐工漢云從眾多參評廠商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Gartner成立于1979年,是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致力于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客觀、公正的市場研究報告,為決策者在投資風險和管理、營銷策略、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上提供重要咨詢建議。Gartner魔力象限是監測和評估專業科技市場企業的發展及定位的一種研究方法論和形象化工具,被譽為“科技界奧斯卡”。徐工漢云首次入選魔力象限,標志著漢云成功提升為全球頭部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具備與國際頂尖平臺企業同臺競技的實力。 屢獲國際權威認可,行業領航地位彰顯 基于在國內工業互聯網市場上的累積和沉淀,徐工漢云以雄厚的技術底蘊為支撐,不斷拓寬業務邊界,持續在國際化方向縱深推進,加快中國工業互聯網“走出去”。近年來,徐工漢云的出色表現頻繁得到國際認可,被諸多國際權威機構“點贊”,彰顯出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翹楚地位。 此前,全球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發布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其中徐工漢云以120.18億元品牌價值成功入選,領航中國工業互聯網品牌。 此次入選Gartner魔力象限,徐工漢云產品技術能力、市場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再度獲得國際權威機構的充分肯定。Gartner魔力象限有著極其嚴格公正的評選標準,以執行能力和視野完整度兩大維度,綜合平臺功能、部署模式、設備接入數量等10項入圍標準、15大能力對入選廠商進行全方位評估與考核。 Gartner在魔力象限中指出:徐工漢云是該魔力象限的NichePlayer,為整個工業市場提供IIoT平臺。徐工漢云集成的邊緣云解決方案支持多種工業協議、微服務庫及數字孿生庫,低代碼/無代碼平臺能夠幫助客戶實現靈活性、微服務治理和簡化容器部署。 與此同時,Gartner也對徐工漢云的國際化表現也給予了高度肯定。Gartner認為在過去一年中,徐工漢云利用全球設備生態系統以及關鍵合作伙伴,專注于全球擴張,在大中華區、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業務取得了顯著進展。 從制造到智造,徐工漢云在堅持做面向未來的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者的同時,也是技術應用與實踐的深耕者。公司成立八年以來,已累計獲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證書300余項,并先后主導參與10余項工業互聯網標準,產品及解決方案在裝備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屬、工程機械等80多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15大能力凸顯,持續突破行業標準 在魔力象限發布之前,Gartner的專家團隊從全球化視角對徐工漢云的前瞻性和執行力等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深度調研,具體包含產品技術、市場領導力、創新能力、服務表現和技術支持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15大能力評判維度。 在評選標準不斷提升、日趨嚴格的情況下,徐工漢云成功入選,在一眾國際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中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Gartner魔力象限中特別肯定了徐工漢云在工業領域知識沉淀、工業應用及專業服務、工業機理模型及運營分析等大量應用場景方面的優勢。 對于徐工漢云成功入選的原因,Gartner指出: 徐工漢云擁有深厚的領域專業知識,能夠對制造業、智能產品和自然資源等行業企業進行深度賦能; 徐工漢云為客戶提供了廣泛的附加應用程序和PBC,以支持廣泛的企業需求,如MES、物流管理、現場服務、全球備件倉儲和訂購服務系統; 徐工漢云具備強大的運營分析功能,漢云平臺積累了大量預定義的工業機理模型,能夠在故障診斷、流程優化等場景幫助用戶進行運營分析。 從Gartner魔力象限中可以看出,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關鍵能力評價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基于這些領先的技術及產品能力,徐工漢云不斷為全球用戶提供智能化制造、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優化生產方式、運營管理、服務模式,助力企業消除“數字鴻溝”,重塑企業數字化能力。 當下,全球正經歷數字化革命浪潮。作為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引領者,徐工漢云將以全球化的視野和標準,堅持以全球客戶為中心,深刻踐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雙輪驅動,持續聚焦產品技術雙突破,加速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為產業不斷進步、數字經濟發展和世界美好未來貢獻徐工力量。
新華全媒+丨24小時不停產保障群眾用藥需求——甘肅防疫藥品生產企業一線走訪見聞 新華社蘭州12月28日電(記者何問、梁軍)記者近期走訪甘肅省多家防疫藥品生產企業看到,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以來,各企業通過調整生產結構、增加生產設備和原材料儲備等,加班加點生產各類藥品,保障群眾用藥需求。 在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濃縮丸包裝3號線,一瓶瓶小柴胡湯丸在機器軌道上向前傳輸,挨個被打上標簽、套盒、裝箱。走廊上,工人開著運貨機來回穿梭。 包裝班班長陳凱正來回檢查機器運轉情況,他說,目前生產線上的工人都在園區閉環管理,全班20個人分成兩批,實行兩班倒,大伙都一個月沒回過家了。 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魏和梅介紹,公司全力保障防疫和感冒類藥品產能,確保小柴胡湯丸、清氣化痰丸、板藍根顆粒等的生產供應,感冒類藥品日產量從500萬粒提高至4000萬粒。 “目前原料儲備還可以使用2至3個月。”魏和梅說,為了進一步擴大產能,公司還投資2000萬元購置了新的顆粒機生產設備。 在甘肅蘭藥藥業有限公司口服固體制劑車間,宣肺化濁顆粒堆成了小山,數十名包裝工人正快速將這些銀色小袋打包,工人們每包裝一批就會用三輪車運送一批。其他生產線已經騰出,為布洛芬等解熱鎮痛類藥品專線生產做準備。 甘肅蘭藥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述乾介紹,近期訂單迅速增長,公司配備了專人專班保障生產市場急需類藥品。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向甘肅市場供應解熱鎮痛類藥品1314萬片。“新一批布洛芬原料已經投入生產,預計1月初將完成生產檢驗,日生產量可達到每天兩百萬片。” 記者從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甘肅省在產疫情防控用化學藥生產企業共有7家,品種共有10種;在產中成藥生產企業共有21家,品種共有60種,包括感冒類、止咳類和止痛類。 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監管處副處長李毅介紹,已幫助本地企業采購布洛芬原料3噸,對乙酰氨基酚原料1.8噸;從省內外協調桔梗、甘草、金銀花、陳皮等多類中藥飲片,確保藥品原輔料供應充足,讓一線生產企業開足馬力、保質擴產。與此同時,還加強了對生產企業的監督抽檢頻次,監管人員在生產一線蹲點檢查,在加大生產供應的同時,確保產品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通過地鐵客流能管窺城市復蘇進程,結合近日數據來看,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市民的生活正逐漸恢復如常文|《財經》記者郭宇“廣州地鐵5號線現在太擠了,一趟車要等7-8分鐘是常態,之前只需要2-3分鐘。”張女士向《財經》記者稱,自己之前因感染新冠在家休息,身體恢復后剛開始上班。但幾天之后重新坐地鐵,乘車體驗已大不相同,“上周一坐地鐵還能找到空位,但現在早高峰時等兩趟都不一定能擠上去”。廣州的地鐵客流量變化,也驗證了張女士的感受。本周的前兩個工作日12月26日和27日,廣州地鐵當日客流量分別為425.9萬人次、444.4萬人次。而上周一和周二的客流量,大約只有這周同期的六成左右,分別為276.4萬人次和277.4萬人次。地鐵客流量,一定程度是人們恢復正常生活的“晴雨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地鐵出行比重占據了公共交通的五至七成不等,上班族在工作日的地鐵出行也明顯比周六日要高出不少。如今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地鐵路線恢復等,人們的日常外出也受到相應影響。為此,《財經》記者整理了12月至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的單日地鐵客流量數據。總體來看,北京和廣州的地鐵客流量已經度過低谷,正在逐步恢復。12月12日至18日這周,是北京和廣州地鐵客流量持續下降的低谷,此后客流量均有所回升,北京從單日200余萬人次達到400萬人次以上,廣州從100余萬回升至目前的400萬以上。上海和深圳的地鐵客流正在谷底,但顯示出了觸底反彈趨勢。12月12日至25日的兩周,上海和深圳整體上均處于下滑狀態,上海從900多萬人次跌到不足200萬人次,深圳則從600萬人次跌到不足200萬人次。不過本周一二,上海和深圳地鐵客流均結束下滑,出現增長態勢。北京:從80萬到400萬截至2021年10月底,北京軌道交通路網在當年的日均客運量為778萬人次。以此為參照,北京的地鐵交通網絡在近一個月里,經歷了低谷之后,目前恢復了五成左右。從單日數據看,12月5日(周一)、12月11日(周日)、12月26日(周一)是北京地鐵客流量的幾個重要時間點。經歷了增長、減少、再增長的過程。12月5日,北京地鐵單日客流量達229.71萬人次,是本月首次突破200萬人次。當天,北京市宣布自12月5日首班車起,公交、地鐵運營企業在核驗健康信息時,不得拒絕無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乘客乘車。12月的第一個完整周,12月5日(周一)至12月11日(周日),北京地鐵的日均客流在工作日保持在200萬人次以上,周六日有所下降。其中,12月11日,北京地鐵單日客流量為80.84萬人次,是12月至今的最低谷。作為對比,同樣是周日,半個月后的12月25日的客流量達到了185.22萬人次。數據來源:北京地鐵制圖:郭宇12月12日至18日,北京地鐵客流量開始下降,也是12月來客流量最少的一周,工作日均在200萬人次以下,周六日在100萬人次以下。這期間,北京市發熱門診單日接診人數達到高峰。據北京衛健委消息,12月15日,北京市發熱門診接診發熱患者7.3萬人次。12月21日,單日數據下降為6.5萬人次,雖仍在高位,但總體趨于緩和。12月19日至今,客流量持續恢復,工作日客流量從日均200萬人次以上達到日均400萬人次以上。周六日客流量也恢復到百萬人次以上。目前,12月27日(周二)是12月至今客流量的最高點,達461.79萬人次。在客流量逐漸上升的同時,北京地鐵也在逐漸增加運力。如20日提高5、6號線運力;21日增加1號線八通線、亦莊線運力,并根據早高峰實時客流量在8、9、10、13號線等線路加開臨客44列;22日起,縮小8、9、10、15號線以及房山線、昌平線列車運行間隔,并在13號線等線路加開臨客。上海:從超千萬降至100余萬在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統中,地鐵貢獻了約七成的客運量。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在今年9月公開表示,2021年,上海市軌道交通占城市公共交通客運量比重從2013年的47%提高到2021年的70%。目前,上海軌道交通日客運量已經突破千萬人次。“2019年3月8日這一天,達到單日最高客流紀錄1329萬乘次。”于福林說。但根據上海地鐵的數據,12月以來,日均客流量已經從千萬人次下滑到最少只有180萬人次。12月5日(周一)至11日(周日),是上海在12月以來日均客流量最高的一周,工作日客流量基本在1000萬人次上下。周六日出行人數減半,分別為569.6萬人次和514.7萬人次。數據來源:上海地鐵制圖:郭宇此后兩周,上海地鐵日均客流持續下降。12月12日至18日,從900萬人次下降到600萬人次,過一個周末后繼續從400萬人次下降到一百余萬人次。和北京類似,上海自12月5日首班車起,開始放松對核酸的要求。即乘坐上海軌道交通,取消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體溫正常,隨申碼綠碼,掃描場所碼即可進站(11號線昆山站仍需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12月13日起,上海地鐵已經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12月14日起,上海已經不再公布無癥狀感染者數據。結合客流量看,剛過去的周六日或為上海幾年來最冷清的圣誕節。12月24日(周六)和12月25日(周日)的日均客流量為180.0萬人次和175.7萬人次,僅為高峰時的十分之一左右。“本來打算平安夜和圣誕節出玩的,但因為自己當時感染了新冠沒辦法出門,就叫了個外賣蛋糕,也算是有點儀式感吧。”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許女士向《財經》記者稱。而另一位選擇出門的程女士也感受到了圣誕節的平淡,“核酸轉陰之后的第一次出門就是圣誕節,去了淮海路轉了一圈真的很冷清,雖然圣誕樹和門店都亮著,但街上沒什么人。”目前,上海地鐵客流量仍在低位,但較此前已經出現上漲趨勢。12月26日(周一)和27日(周二)日均客流量分別為342.7萬人次、362.9萬人次。日均客流開始正向增長。廣州:從100萬回升至400萬廣州地鐵發布的《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21年,廣州地鐵日均客流量為776.45萬人次,地鐵客運量占城市公共交通的比例為60.78%。結合12月至今的廣州地鐵數據來看,目前的單日客流量最高時也不過是12月9日的541.3萬人次。數據來源:廣州地鐵制圖:郭宇12月1日(周四)是廣州地鐵客流量在12月的第一個高峰。此前的11月28日至30日,坐地鐵的人雖然逐漸增長,但均在200萬以下,分別為168.3萬人次、186.1萬人次、198.4萬人次。12月1日當天,客流量達429.3萬人次。再往前的11月27日(周日)客流為至少十年來最低值,跌破100萬人次,達66.3萬人次。從11月30日的不到200萬人次,到12月1日的突破400萬人次,這樣的變化發生在前后兩天,和防疫政策的變化保持同步。11月30日午間,廣州11個區相繼發布通告稱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解除了臨時管控區,調整了部分高風險地區。當天傍晚,廣州地鐵官方微博相繼發出兩條通知,恢復部分車站運營:即時起,七號線西延段陳村北、陳村、錦龍、南涌、美的等佛山域內車站恢復正常運營服務;即時起,廣州市內因疫情防控停止運營的地鐵站和海珠有軌電車逐步恢復正常運營服務。12月5日(周一)至11日(周日)是12月的第一個完整周,廣州地鐵客流量較為穩定,5天的工作日保持在500萬人次上下。12月12日(周一)至18日(周日),客流量開始持續下降,工作日期間,從12月12日的490.2萬人次下降到16日的287.6萬人次。而當周的周六日客流為12月以來客流最低的周六日,其中17日(周六)為184.5萬人次,18日(周日)為163.8萬人次。12月19日(周一)至今,廣州地鐵單日客流量正在經歷從低谷逐步增長的階段。以12月19日和26日的兩個周一為例,19日為276.4萬人次,12月26日已經提升至425.9萬人次,增長了約150%。廣州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屹在12月1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當時一周全市發熱門診接診量在高位徘徊,日接診量約5萬人。不過,在客流量恢復的同時,地鐵班次間隔時長暫未提升。“我的目標就是坐地鐵不遲到,結果最近的地鐵耽誤了我的目標。”在廣州市珠江新城上班的劉先生向《財經》記者表示,最近明顯覺得地鐵5號線的車次少了很多,間隔時間拉長了,“整個站臺上都是人,我提前出門還是會遲到,昨天上班還被扣了20元。”在廣州地鐵的官方微博評論區,《財經》記者發現了許多網友都在反映自己乘坐的地鐵線路班次減少,間隔變長問題。深圳:從500萬跌破200萬深圳地鐵發布的《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所轄14條地鐵線路日均客流量545.25萬人次,占深圳總體公共交通客運量的55.17%。按照日均545.25萬人次的標準,12月的深圳地鐵客流量基本只有上半個月達標,下半個月最低跌破200萬人次。數據來源:深圳地鐵制圖:郭宇12月9日(周五)是12月深圳地鐵客流最高的一天,達651.85萬人次。較前一日增加了近50萬人次。12月8日起,乘客搭乘深圳地鐵不再查驗健康碼。12月12日至25日的兩周,深圳地鐵經歷了持續下跌,從最高時六百余萬跌到一百余萬。比如12月12日周一的人次為602萬,12月19周一則跌到了398.73萬;12月18日周日為247.18萬人次,12月25日周日為168.53萬人次。不過在剛過去的兩天,人數已經出現回升。12月26(周一)為284.08萬人次,12月27日(周二)為307.64萬人次。人數回升后,等地鐵卻變成了難事。“現在的地鐵太難等了,已經提前出門了,結果地鐵比我早開走,下一班直接等了7分鐘,已經拿不準該什么時候去上班了,每天都在遲到。”28日晚,正在深圳地鐵5號線下水徑站等車的黃女士向《財經》記者吐槽道。實際上,深圳地鐵在21日以來,已兩次發消息延長班次間隔。12月21日,深圳地鐵發布消息稱,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地鐵公司面臨人員緊張等問題,12月22日起,深圳地鐵將根據客流和人員情況,對行車組織進行臨時調整,部分線路高峰期間行車間隔將會增加,部分車站將減少客服人員配置。12月25日,深圳地鐵再度發消息稱,根據人員配置信息,自12月26日起,深圳地鐵網(不含4號線)早晚高峰行車間隔調整為6-8分鐘,非高峰期行車間隔調整為10-12分鐘。而深圳地鐵早晚高峰行車間隔通常為2至4分鐘。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城市計算的是軌道交通客流量,并未單獨計算地鐵客流量,如北京和上海。軌道交通包含了地鐵、輕軌、磁懸浮等。但結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來看,地鐵仍是軌道交通的主力,8735.6公里的運營里程中,地鐵占據約87.7%。為便于說明,無論是軌道交通客流還是地鐵客流,本文都統一計算為地鐵客流量。不過地鐵客流量只能作為其中一項參考。以北京的情況為例,德國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按照重癥率0.1%估算,北京的感染率目前還沒到70%,重癥高峰期還未到來,老年人的感染高峰應該在一個月內出現。“現在感染的主要是醫護、快遞、青壯年、打工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