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bob体育娱乐APP

日期:2023-03-14 13:44:39 来源:bob体育娱乐APP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bob体育娱乐APP1月5日電題:報告:數據泄露事件頻發生數據安全治理需求提升  中新財經記者劉育英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日發布的《數據安全治理實踐指南(2.0)》稱,2021年以來,國家、行業、地方相繼頒布了大量數據安全政策文件。作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愈發突出,數據安全治理需求愈加明顯。  據該指南,2022年國內外數據安全事件頻發,數據安全風險也越來越高。這些事件包括三星電子150GB的機密數據和核心源代碼泄露、宜家加拿大公司9.5萬名客戶的個人信息數據泄露、空港服務公司SwissportTB級用戶數據泄露、英偉達1TB機密文件遭竊7萬員工信息泄露、南非幾乎所有公民征信數據泄露、醫療設備公司Shields泄露200萬美國患者信息、學習通1.7億條學生信息泄露等。  報告稱,根據相關的統計,2022年已經披露的數據泄露事件,不管從規模上,還是從平均對每個單位造成的損失上,都創了新高。報告援引的一項調查顯示,2022年,數據泄露事件的平均成本高達435萬美元,83%的受訪組織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數據泄露事件。  2021年中國信通院發布了《數據安全治理實踐指南(1.0)》版本,并于2021年7月發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魏凱表示,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企業數據安全治理取得了有效進展,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比如當前大部分企業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聚焦在原則、管理規定等較粗顆粒度的層面,對數據業務的下沉指導不充分,導致具體業務場景下的技術落地仍然缺乏實踐指引,容易與管理要求脫節等。  此次發布的《指南(2.0)》依據大量行業調研和企業實踐,在《指南(1.0)》的基礎上優化了數據安全治理總體視圖,并針對數據分類分級難落地、管理與技術易脫鉤等焦點問題的建設方案進行了初步探索,進一步細化了數據安全治理實踐路線。(完)

  廣州1月10日電(程景偉董晨鐘)近年來,廣東揭陽市揭西縣著力將苦筍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深耕厚植并大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揭西縣竹筍種植面積約3.2萬畝,年產值達3.84億元。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消息,該廳此前公布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揭西苦筍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該名單。記者了解到,揭西縣正通過借力打造苦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從深加工產業向前端種植基地和后端特色休閑游等環節延伸,將苦筍打造成“富民筍”。目前,當地正進一步加快建設產業園,加快培育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鄉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苦筍喜陰濕,常生長于高山深谷。其中,揭西縣大洋鄉因高海拔,常年云霧彌漫、雨水充足、日夜溫差大,適合發展苦筍產業。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使得揭西縣成為廣東最大的苦筍種植區。  2021年,揭西縣政府提出,著力建設八大特色農業產業帶,推動創建揭西苦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京溪園罐頭公司、揭西縣鄉姆種養專業合作社等成為該產業園牽頭的實施主體。產業園建立后,揭西縣通過實施苦筍產業提質擴容工程,組織產業鏈各龍頭企業牽頭打造規模化、生態化、標準化種植園示范基地,促進全縣苦筍產業規模、產量、產值提升。  目前,苦筍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成為了揭西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典型縮影之一。在該產業園的帶動下,揭西苦筍產業不斷升級,而產業園通過與越來越多的農戶達成“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合作方式,有效實現了聯農帶農致富增收的效果。  苦筍“不苦”,農戶們從發展苦筍產業中嘗到了甜頭。據統計,當地豐產的苦筍畝均年產值為1.2萬元至1.8萬元,純收入在7000元以上。目前該產業園內的當地農戶約有1.5萬人,其中7000多人常年種植苦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1500元。  與此同時,揭西縣還利用本地良好的竹園風光和生態環境、豐富的產品及文化,初步打造出一個集健康養生、民俗文化科普及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苦筍文化休閑旅游區,發展農旅結合的產業新路,促進了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到底是純粹的流程意外,還是背后有沖量的業績驅動?  近日,一位上海的微博博主發帖稱,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建設銀行為他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在和建行客服聯系后,他才得知,自己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行遠在廣州。事發后,建行已將馬先生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進行銷戶。  作為基本養老保險外的一種補充,個人養老金在啟動實施后,因為提升養老待遇、稅收優惠等利好,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但報道中的馬先生的遭遇卻相當詭異,打算在招商銀行開通賬戶,結果發現建行已經代開了,自己卻全程毫不知情。  從報道來看,馬先生“被開戶”,是源于一家用工單位把馬先生的信息給勞務派遣公司,而勞務派遣公司委托建行代開戶,因為是對公客戶,所以銀行批量代開,于是在沒有本人授權的前提下,銀行受公司委托,給馬先生也開設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這場烏龍中,有一些待解釋的疑點。比如,這家用工單位,當事人根本沒有待過,那么它是如何獲取馬先生的信息的?是不是存在隱私泄露等問題?負責開設管理賬戶的銀行,為何可以不經過當事人授權,不經過信息審核,直接給他開設賬戶?  個人養老金雖然是一項國家制度安排,但不同于基本養老保險的是,它屬于市場化運營的一種機制,有一定的風險,采取“個人自愿參加”原則。所以,銀行需要得到本人的知情同意,一些基本的個人信息,開設賬戶前必須得核驗準確。  事實上,之前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就明確,商業銀行為參加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應當通過信息平臺完成個人養老金賬戶核驗。同時,參加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時,應當按照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向商業銀行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等材料。  而在此次事件中,銀行沒有和當事人聯系,進行驗證和確認,就為其代為開設賬戶;并且,開設賬戶的個人信息中,如電話號碼,根本也不是當事人的,說明銀行沒有盡到核驗信息的基本責任,程序上存在巨大紕漏。  其實哪怕銀行跟一些勞務派遣公司合作,對對公客戶可以批量代開,也應該遵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和本人一一確認,并對個人基本信息嚴格核驗,而不是公司提供名字和身份證號,未經授權,不管當事人的意愿就開設賬戶。  馬先生表示,不想要經濟賠償,只是想知道事情是怎么發生的。其實想搞清楚還有廣大民眾。因為從網上的一些反饋看,“被開戶”的情形不是個例。那么對銀行而言,類似現象到底是信息核驗的偶然失誤,還是因為開設賬戶有指標考核,所以故意放松核驗標準?到底是純粹的流程意外,還是背后有沖量的業績驅動?  不管怎么說,個人養老金制度既然采取個人自愿參加,那商業銀行就應該嚴格遵守流程規范,尊重當事人意愿,在得到開設者授權同意的基礎上,把信息的審核把關工作做到位。總之,絕不能為了業績而擅開賬戶,讓政策偏離其惠民本義。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