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博乐体育在线登陆

日期:2023-03-14 10:59:59 来源:博乐体育在线登陆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博乐体育在线登陆8月9日電9日,玲瓏輪胎發公告稱,近日,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關注到上海票據交易所票據信息披露平臺顯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德州玲瓏輪胎有限公司有商業承兌匯票逾期兌付記錄,引發市場關注。經核實,德州玲瓏開具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均已結清,不存在信用風險。  公告解釋,因公司供應商提示付款時操作有誤,票據退回至被背書人手中,被背書人重新提示付款,導致上述票據在票據信息披露平臺顯示逾期,德州玲瓏已經在供應商更正提示付款后足額付清相關票據。(中新財經)

  近日,smart中國、零跑汽車等相繼宣布上調旗下部分車型指導價。從去年開始,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及芯片短缺引起了零部件供應價格波動,今年上半年國內多家企業調整了旗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原材料產業端供應環境改善,將一定程度上緩解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因素。  原材料價格上漲  7月中下旬以來,smart中國、零跑、哪吒汽車、江淮汽車等多家車企宣布對旗下部分車型提價,提價幅度集中在幾千元至1萬元不等。  8月1日,smart中國發布公告,受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全新smart精靈#1Premium配置車型自8月3日起將上調5800元。  漲價前smart精靈#1Premium官方零售價為22.66萬元,漲價后官方零售價將達到23.24萬元。在上述公告中,smart中國表示,首批全新smart精靈#1預計將于今年9月開啟交付。Smart也成了首個車型未開始交付就宣布漲價的品牌。  零跑汽車7月31日發布了價格調整說明,稱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零跑汽車將從8月1日起對T03全系車型補貼后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根據官網,各車型漲價幅度在5600元至6600元。  7月27日,哪吒汽車宣布U全系車型價格上調6000元。這是哪吒汽車進入7月后第二次宣布漲價。7月10日,哪吒汽車發布消息,對2022款哪吒V全系車型價格上調,漲幅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  7月中旬,上汽大眾宣布ID家族8月全系調價,幅度預計在10000元。江淮汽車宣布,新能源思皓E10X花仙子款四葉草、滿天星、向日葵版價格均上漲1000元。  不會迎來漲價潮  與今年上半年車企將漲價歸因于“受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受芯片短缺影響”相比,本輪車企給出的漲價原因都提到了上游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今年4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突破50萬元/噸。截至8月初,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仍維持在47萬元/噸左右。  崔東樹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超出預期,疊加疫情等多重因素推動,汽車制造成本增加。多家車企提價意味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芯片短缺等尚未完全得到緩解。崔東樹表示,汽車行業整體不會迎來漲價潮,與新能源車企相比,傳統車企需求萎縮,漲價底氣不足。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旺盛需求。以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為例,7月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逾1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20%,這已經是比亞迪連續第5個月銷量破10萬輛。不僅比亞迪,多家“造車新勢力”發布的7月交付數據也顯示銷量同比均呈大幅上升態勢。其中,廣汽埃安、蔚來、小鵬、理想、哪吒、零跑7月銷量全部破萬。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1205.7萬輛,同比下降6.6%,但新能源汽車保持高增速,產銷量均超260萬輛。我國車市已經出現了燃油車產銷量下跌、新能源車產銷量增長的趨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  車企積極應對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需要避免價格過快上漲。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無論從汽車產業發展大局還是從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而言,原材料價格過高不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肩負著穩增長的重任。新能源汽車價格的過快上漲未來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對行業發展的持續性帶來不利影響。  多家上市公司多措并舉積極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受到供應鏈壓力作出調整實屬正常。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我們影響也較大,在今年上半年作出小幅調整。但我們更多的是憑借內部供應鏈調整和成本優化,抵消了大部分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售價壓力,讓利于消費者。”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極狐汽車總裁王秋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不少車企正加大對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布局。廣汽埃安自研動力電池試制線于今年3月打樁開建,項目總投資為3.36億元,預計年底建成。初期先建設一條中等規模生產線,后期啟動量產線建設。未來廣汽埃安30%的高端電池將自研自產,而70%的中低端電池則由外部電池企業代工。  北京奔馳發布消息稱,國產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電池在北京奔馳電池工廠正式下線,新一代電池將搭載在即將投產的國產全新EQE上。  業內人士表示,自主研發動力電池不僅可以緩解車企的成本壓力,也可提高其自主供應能力。  崔東樹認為,應客觀理性看待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終端銷售市場價格上漲的現象。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短期內會削弱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但我國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的市場將抵消這一不利現象。此外,隨著原材料產業端供應環境改善,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因素。

  疫情之下,餐飲行業受到較大影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生存、發展、成長、破圈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擺在所有餐飲人面前。外賣、擺攤、預制菜、半成品、數字化、關店止損、優化組織,同時呼吁更多政策支持落地,餐飲行業正在積極探索“回血”之路、發展之策。  自6月6日到目前,北京恢復堂食已近兩個月的時間,餐飲業人氣恢復如何?還面臨哪些待解難題?餐飲業未來的“流量密碼”在哪里?7月18日至7月24日,新京報聯合北京烹飪協會,面向北京的餐飲企業發起“餐飲業復工之路”問卷調查,聆聽餐飲企業真實聲音,助力餐飲企業復工復產、助力煙火氣重燃。同時,新京報記者還采訪了多家不同類型的北京餐飲企業,實地了解餐飲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的意見、建議和對企業未來之路的思考。  截至7月24日,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34份,涉及火鍋、中式正餐、西式正餐、中式快餐、西式快餐、粉面類、鹵味熟食、燒烤、麻辣燙、日本料理等十余個餐企類型。大型企業占比22.39%、中型企業占比31.34%、小微企業占比46.27%。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餐飲企業恢復正常營業時間,超過六成餐企客流恢復至正常水平一半以上。房租、人工、食材的成本壓力依舊較大,近八成受訪餐飲企業希望減免房租的政策可以更加“普惠”。  67.91%餐企客流恢復至正常水平5成以上  今年5月1日,北京的餐飲企業暫停堂食服務,6月6日,餐飲經營單位開放堂食服務。此次問卷顯示,在134家餐飲企業中,116家已經恢復正常經營,占到受訪者的86.57%,4.48%的餐飲企業“部分門店恢復正常”,還有8.96%的餐飲企業“沒有完全恢復”。  隨著堂食服務恢復正常,北京餐飲的“煙火氣”也在逐步升溫。新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餐飲企業的客流恢復到正常水平的七成,有一些門店已經恢復至九成,用餐高峰時段,門口又出現了排隊等位的消費者。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客流量“恢復至正常水平的5成以上”的餐飲企業占到受訪總數的67.91%,13.43%的餐企客流“恢復至正常水平”,另有18.66%的餐企表示,客流恢復“不足正常水平的5成”。  門店數量縮減、產品線拓寬  恢復堂食后,很多餐飲企業都表示,在企業人員、經營品類、門店數量以及供應鏈等方面都出現了較大變化。新京報記者通過采訪也了解到,由于5月初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很多餐飲企業的員工有了較大比例的流失。  在暫停堂食期間,很多餐企都在原有菜品基礎上,增加了便民主食、家常炒菜、醬貨、鹵菜、涼菜等品類的銷售,拓寬了產品線。堂食恢復后,不少餐企已經保留了這部分品類,并考慮發展成為社區店、便民檔口,在便民利民的同時,做到“未雨綢繆”“多條腿走路”。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自去年以來,一些餐飲企業就在收縮門店,其中,海底撈發布公告,決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呷哺呷哺也于去年關閉了229家門店。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餐企選擇“斷臂止血”,關閉虧損餐廳;另一方面,餐飲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甚至出現了重新洗牌的局面,在“危”的情況下也要看見和抓住“機遇”,在好的商業地段繼續保持擴張戰略。  房租成本壓力最大  6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2022年對承租京內各類國有房屋的在京注冊或在京納稅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3個月房屋租金,其中對承租朝陽、海淀、豐臺、房山、通州、大興等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區國有房屋的,減免6個月房屋租金。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45.52%的受訪餐企表示“部分房租有減免機會”,但是也有38.06%的餐企表示“減免房租不易實現”,另有16.42%的餐飲企業表示目前關于門店租金的減免“在協調之中”。  在“企業希望得到哪些政策幫扶”這個問題中,79.85%的受訪企業希望減免房租,66.42%的受訪者選擇了希望平臺給予更多支持,59.7%的受訪企業希望可以用“發放消費券等方式刺激消費”。  新京報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目前多數餐飲企業的房租成本占到企業成本的12%-18%。在本次問卷調查中,54.48%的受訪者選擇“房租成本”是餐飲企業復工的最大壓力成本,占比最高。其次,人工成本、食材成本的選擇分別占比30.6%、8.96%。在人工成本方面,多家餐飲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直以來,餐飲行業都存在“用工荒”。  疫情發生,很多外省餐飲從業者離開北京,用人難題更為凸顯,整體薪資水平水漲船高,很多餐飲企業依然存在較大用人缺口。在問卷的“其他”選項中,有餐企表示“基層人員招募困難加劇”“人員成本偏高20%以上”。  越來越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  疫情導致餐飲企業難以正常經營,“現金流”成為支撐餐飲企業度過疫情的“命脈”之一。57.46%的受訪餐企表示“現金流壓力很大但能承受”。自2020年疫情出現以來,“現金流”這個詞頻繁出現,也成為餐飲從業者關注的焦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表示,疫情對餐飲業的各種能力測試之一,就是現金流測試。“家中有糧,心里不慌。還記得2020年疫情暴發之時,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發出現金流吃緊的消息。行業頭部企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大部分餐飲企業面臨的現金壓力。”  王洪濤說,不是所有的餐飲企業都有充足的現金流保障,很多企業也被迫做出了一些關店止血的舉措。“銀行對于餐飲企業的授信風控方面是相對嚴格的,資金供需關系還需要一個匹配的過程。”新京報記者通過采訪注意到,很多餐飲企業的負責人經歷了疫情,都越來越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維持至少可以抗風險1至2個月的現金流”已經成為很多餐企老板的共識。  48.51%餐企計劃開發銷售預制菜品  疫情給餐飲業帶來了很大影響,但餐飲人并沒有“等、靠、要”,而是盡己所能開展了一系列既可以保證收入、又便民的做法。48.51%的受訪餐飲企業選擇了“開發銷售預制菜品”。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很多餐飲企業都已經在預制菜賽道上發力。2021年3月,眉州東坡旗下子公司王家渡食品完成了近億元A輪融資,眉州東坡的預制菜業務隨之邁進新階段。今年4月,賈國龍功夫菜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  中國全聚德集團總經理周延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聚德正在發力研究餐飲產品食品化的轉換,也就是預制菜。“‘Z世代’消費者對于在家吃飯的需求、對于到家以后菜品呈現方式等,都是我們現在研發預制菜品邏輯的起點。”  業內人士認為,餐飲行業已有長足發展。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成熟,招工難、用工成本高、人員流動大等行業問題愈加凸顯。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經營者開始認識到,餐飲企業的成功離不開一批高素質的管理者和優秀的服務人員。有49.25%的受訪餐企表示,將在業務方向和產品線方面進行調整,31.34%的企業認為,“門店數量和布局”是企業自身首要解決的問題。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