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go体育下载手机版登录网站

日期:2023-03-13 20:36:58 来源:go体育下载手机版登录网站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go体育下载手机版登录网站(年終特稿)香港|從“陪跑”向“領跑”奮進2022創科“全力以赴”  中新社香港12月29日電(記者戴小橦韓星童)年關將至,香港航天科技集團衛星智能制造中心(中心)技術總監胡明遠異常忙碌。位于將軍澳創新園內的部分實驗室剛剛完工,設備測試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  “順利的話,整個中心會在明年6月份之前落成。”胡明遠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建成投產后的中心具備衛星設計制造協同、機電熱高效集成裝配和智能化產線管控等眾多功能,從基礎產品配套到整星檢驗合格,香港將擁有全產業鏈制造衛星能力。  “我們是柔性化、批量化、智能化生產,每年大概能產200顆左右的衛星。這是真正在香港生產落地的衛星,有香港ID的概念。”胡明遠自信滿滿地說。  近年來,香港航天科技產業發展迅猛,除了成立香港第一家以星鏈工程和衛星精密制造為核心的香港航天科技集團,還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更在去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屬于香港的衛星——“金紫荊一號”。  而這些重大成就、亮點成果的出現絕非偶然。  “全力以赴”,這是香港首位參與研發中國航天儀器的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給出的回答。  過往十年間,這位香江“老將”曾多次帶領團隊參與國家重大深空探測任務,從“嫦娥三號”到“天問一號”,從奔月到探火,他發現,香港要有所發展,就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依托內地資源,與內地優勢互補,才能走得更遠。他回憶,“二十多年前,資助很少的。真的要成果上了天,才有多一點資助。”容啟亮觀察到,香港近些年對科研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受到的資助力度也越來越大,“國家更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在他看來,這是國家對香港的一以貫之的支持和信任,也是對香港科創發展的鼓勵與肯定。  在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總裁葉成輝眼中,這向香港業界及有意投身創科的人,傳遞了積極信號。“眼前就是創科的康莊大道,發展創科會是香港另一個重大經濟引擎。”  但是,翻查香港考評局數據,記者發現,2022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考試報考人數中,選擇信息及通訊科技科的學生有5492人,而設計與應用科技科的考生僅僅454人。再看報考經濟科卻高達11877人,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科也有9414人。  面對這樣的尷尬境況,葉成輝認為,“引入海外專才是捷徑,但培育本地人才,推動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基礎教育普及化、倡導全民創科思維,才能為香港持續提供創科人才。”  “到香港求學的人其實不少,只是最終很多人選擇離開。”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則認為,要從根源上突破香港創科發展的障礙,要“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并非只吸引一位優秀人才到香港,而是吸引整個工作團隊、整個企業在香港發展,從而能提供足夠多的優質的企業工作機會,才會有更多人愿意留下來。”  回顧2022年,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上太空,施政報告和創科發展藍圖相繼公布,“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正式啟動,香港科技創新聯盟、香港創科教育中心等陸續成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推出優化措施……到現在,香港科創界的就業人數,已經從2015年約3.7萬人增加至超過4.5萬人;初創企業數量,由2015年1000多家增加至超過4000家。香港步入了科技創新全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國際創科中心將成為繼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之后,香港又一個點亮城市未來的風向標。

  (年終特稿)香港2022:“愛國者治港”開新篇“由治及興”迎機遇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題:香港2022:“愛國者治港”開新篇“由治及興”迎機遇  中新社記者張曉曦  隨著防疫政策的不斷優化,時隔近三年,香港終于將與內地實現免隔離“通關”。兩地居民翹首以盼,期望恢復疫情前正常往來的狀況,迎接充滿活力與溫暖的2023年。  回望2022年,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香港迎來回歸25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新一屆特區政府勇于擔當、務實有為,展現出“愛國者治港”新氣象,在“一國兩制”正確軌道上穩步前行。  “愛國者治港”原則進一步確立塑造政治新生態、新氣象  隨著香港國安法實施及選舉制度的完善,香港撥亂反正,恢復安全與穩定。2022年上半年,完善選舉制度后的第三場選舉——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順利舉行,“愛國者治港”原則進一步確立。  “香港迎來回歸25周年,也意味著進入新時代。‘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確立,社會日益穩定,國家觀念、國家安全觀念加強,香港也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湘潭大學法學學部部長顧敏康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并視察香港。他在重要講話中對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提出希望。10月,中共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對“一國兩制”及涉港議題作出論述,為香港發展指明方向。  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積極主動學習中央大政方針,深入了解二十大精神。李家超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亦強調,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更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認為,愛國愛港力量更加真誠和精準地踐行“一國兩制”方針,并與香港社會基礎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與互動整合。制度與管治的更新,塑造了政治新生態和新氣象,確保香港在“一國兩制”軌道上行穩致遠。  走向“由治及興”穩控疫情重發展  2022年,是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一年,也是防控疫情與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一年。  上半年,香港一度面臨嚴峻的疫情形勢,中央及時伸出援手,提供抗疫與物資保障,幫助香港穩控疫情。隨著疫情緩和,香港的防疫措施數度“松綁”,并在下半年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香港法律周2022”、國際七人橄欖球賽等國際盛事,充分展現活力與動力。中國與多個國家共同發起建立的國際調解院也將在香港成立。  李家超近日在香港《大公報》撰文指出,特區政府將聚焦“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國際的密切聯系帶給香港無限風光”及“吸引和培育人才,推動青年發展”三方面工作。  顧敏康認為,李家超的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從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招商引才專組”等可以看出,特區政府突破傳統思維,積極有為、主動出擊,努力做好發展經濟與引進人才等各方面工作。新的特首政策組成立,更可提供國家與國際的政策動向。  田飛龍指出,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其國際地位有望不斷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也將不斷深化。“由治及興”體現的發展性邏輯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十四五”規劃起到引領作用,“一國兩制”是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而人才政策又成為支撐其發展體系的重要因素。  協調安全與發展未來機遇無限  新的一年,香港即將恢復與內地及國際的正常人員往來,經濟有望再次提振,實現新的飛躍。  觀察家們普遍認為,“一國兩制”是中央長期堅持的政策,既強調落實中央的全面管治權,亦強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已成為普遍共識的當下,“一國兩制”不僅重上正軌,更有利于香港在中央的強力支持下邁入新征程。  未來,香港須將自身命運與發展錨定在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上,更好地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并用好中央的支持政策。  田飛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香港的未來會是安全與發展相協調的高質量發展,對中國與世界體系的溝通互動起到更加深化及建設性的作用,并為自身全球化內涵的深化開辟新境界、書寫新篇章。

  12月29日電題:我國首個氫能全領域創業大賽——2022氫能專精特新創業大賽決賽成功舉辦  中新財經作者劉文文  近日,我國首個氫能全領域創業大賽——2022氫能專精特新創業大賽進行最后決賽,并同步舉辦氫能創新發展青島論壇。大賽決出的30強,覆蓋“制儲運加用”整個氫能產業鏈。  大賽圍繞“氫創未來”主題,踐行“創新驅動”戰略,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賽引資,以賽興業,促進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資本、空間載體等資源對接,以政產學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氫能產業未來,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技術商業化、實現快速融資和落地;賦能氫能企業激發創新活力,為氫能產業生態繁榮注入強大動力,助推國內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氫能聯盟理事長、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劉國躍,青島市委副書記趙豪志,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李勇分別致辭。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余卓平,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區委常委、副區長陳健分別進行成果發布。多位政府領導、產業專家學者、投資人、企業家等出席決賽,共同探討氫能產業未來,見證中國氫能創新生態力量。決賽評委團由9位兩院院士、行業專家,6個投資機構評委組成。  據悉,大賽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國務院國資委科創局、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和青島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氫能聯盟主辦、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承辦,聯合新華網星火行動和創業黑馬共同打造,經過“報名-初審-預賽-決賽”四個階段,歷時5個多月。  全國130余家涵蓋氫能產業制氫、儲運、加氫、應用的全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和優質項目、15個氫能產業園區、12家區域氫能組織和30家投資機構參與大賽,10家參賽企業與金融機構簽署財務顧問投資協議,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籌建綠色投融資平臺為參賽企業服務持續賦能。經過激烈角逐,中鼎恒盛氣體設備(蕪湖)有限公司贏得冠軍,成都英格利科技有限公司和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